野生大貓熊種群能延續存活的生活面積有多大?中國大陸研究人員首次論證發現,性別與季節差異均會影響貓熊對生存環境的選擇,最小棲息地面積需求為114.7平方公里,將近半個台北市面積。新華視點報導,大貓熊棲息地面積源自西華師範大學、成都大熊貓(台灣稱貓熊)繁育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共同參與的「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研究與種群復壯技術」研究成果。目前,中國野生大貓熊僅分布在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及涼山6大山系。與圈養環境下的大貓熊相比,研究野生大貓熊的困難,在於對研究對象難以直接跟蹤觀察、研究區域生活環境惡劣等。報導指出,從2000年起,研究人員踏遍四川、陝西與甘肅省的野生大貓熊主要分布區。針對貓熊的保護追蹤、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題,採用自動觸發紅外線相機監測、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可自動脫落項圈等技術,掌握到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西華師範大學教授張澤鈞指出,研究顯示野生大貓熊棲息地需求規律,主要為雌、雄大貓熊在生存環境選擇上表現出差異性,而且不同季節影響大貓熊生存環境選擇的因素也不同。報導指出,大貓熊在夏季偏好新筍密度高、多年生竹密度低區域;而在秋冬季節,大貓熊偏好坡度平坦、上層喬木鬱閉度較低、距道路較近的區域。此外,從繁殖資源與食物資源角度也首次論證出,野生大貓熊種群續存最小棲息地面積需求為114.7平方公里。不過,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戴強指出,目前野生大貓熊棲息地破碎化現象仍然嚴重,在面積小、又被隔離的「孤島」棲息地上,貓熊小種群面臨「近親繁殖、難以維持」的危險。為此,研究人員發明具有寬度的生境廊道設計方法,在四川省內設計了14條貓熊生境廊道,以減小棲息地的碎片化程度,維繫不同種群野生大貓熊交往,降低貓熊種群滅絕的風險。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zmnmqba9574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