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SNA】2014年,美國職棒大聯盟與中國南京的東山外國語學校合作,設立發展中心招募國中和高中球員,並在學校操場旁建了一座棒球場。4年下來,光是南京發展中心已經培育出5位小聯盟球員,今年就有4位球員和美國職業球團簽約。走進東山外國語學校,穿過教室和食堂大樓,迎面而來的是大聯盟的紅白藍三色商標,掛在棒球場的全壘打圍欄上,球場兩邊有簡易的室內打擊練習區、室內牛棚、休息區和觀眾席。為了減少場地養護的成本,除了投手丘以外,整座球場採用人工草皮,只有4個壘包附近鋪上紅土,連警戒區都是土紅色的草皮。訪問的這天是週日,下午教練團安排與來自常州發展中心的二軍球員進行練習賽,也是入冬前最後一場比賽。吃完午飯後,球員開始進行打擊練習,這時常州發展中心來的球員也已經在場上熱身。投手丘上正在餵球的是張寶樹。沒錯,就是2009年經典賽對中華隊擊出全壘打的「中國隊第四棒」張寶樹(Ray Chang)。張寶樹現在是大聯盟在南京發展中心的棒球運營經理,負責這裡的大小事,連草皮鋪設也是他處理的業務範圍。在2017年經典賽結束後,這位3屆中國國家隊老將決定高掛球鞋,為13年小聯盟生涯畫上句點。而後大聯盟安排張寶樹來到南京發展中心參觀,力邀他來負責營運和擔任總教練。在此之前,35歲的張寶樹從來沒想過要當教練。人不親土親,他對中國仍有一份感情,又熱愛推廣棒球運動,於是答應接下這個任務。張寶樹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招募與訓練球員,因此他得到處在各地尋找璞玉。這對他來說並不容易,畢竟棒球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非常冷門的運動。張寶樹說:「很多是靠國中小學和民間棒球學院的教練推薦的,中國各地也有越來越多從事棒球的組織成立,現在我們有更多機會去看這些有潛力的小球員,球員的程度也越來越好」。發展中心也不只找打過棒球的,張寶樹也曾經找來田徑、手球、籃球背景的「運動員」加入球隊。他補充說:「每一年我們大概會招募20到25位『有運動細胞的球員』,而不是那些在學校球速最快的、打擊特別好的,我們要的是『他在18歲時可能會更好的球員』,因為運動能力好,調整比較快。」從小在美國堪薩斯州長大的張寶樹幾乎不說中文,平時他也都用英文和球員溝通。投手教練與客座教練分別來自澳洲和美國,而體能教練是曾經旅美的台灣球員徐志維。若是遇到賽後檢討或是非技術性的對話,張寶樹則仰賴中英文流利的徐志維來翻譯。不只有南京發展中心,先前設立的無錫(2009年)和常州發展中心(2011年)也都是由大聯盟聘請美國教練來指導球員,刻意製造全英文的學習環境,不怕球員與教練雞同鴨講,靠著肢體語言和頻繁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後,絕大多數球員都能具備基本的英文聽說能力。張寶樹說:「大聯盟的發展中心的使命是幫助這些球員打好基礎,那些能夠讓他們更有機會在美國成功的基礎。在這裡的球員一定得用英文溝通,我們強迫他們一定說英文,透過英文吸收棒球技術。棒球場之外,我們有很多口說的訓練、模擬訪談和托福測驗,還有簡報表達能力。盡一切努力幫他們打好英文基礎,好讓他們到美國大學或是職業球隊時,不會感覺到太陌生,當然會遇到一些文化衝擊,但他們已經有所準備,就比較容易適應美國生活。」大聯盟在成立發展中心時,也秉持美式教育中「學生運動員」的核心思想,特別注重學業表現,因此都選擇與當地名校合作。南京東山外國語學校就是當地頗富盛名的寄宿學校,並設有國中部和雙語部(類似美國學校制度),常州的北郊中學也是升學名校。發展中心的球員和一般在校生一起上課交流,使用同樣的教材和師資,晚上還得晚自習,並享有全額獎學金,學雜費全免。「我們的確花很多心力放在棒球訓練上,但是最重要的目標是球員畢業之後的出路。他們有機會前往下一個階段,不管是繼續打球或是念大學,我們希望教育他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幫助他們準備好接下來人生的挑戰」,張寶樹表示。發展中心因為沒有大小比賽的成績壓力,球場練習的份量明顯比台灣科班球隊少,每週只練5天,週一週二休息。練習日上午上課,下午練球包含守備、打擊和重訓,到四點就收工。台灣的科班球隊還有上課前的晨操與夜訓,訓練量明顯高出許多。張寶樹從小接受美式棒球訓練,也曾來台指導棒球營學員,職業生涯中接觸過不同思維的棒球訓練方式,對於各種訓練思維,他有一套見解。「其實美式棒球訓練和日式、台式沒有差很多,一樣是棒球,都是打擊、投球、接球和跑壘所組成。最大的差別對於訓練量的看法。在美式的訓練中,重視的是品質、正確的習慣和該練習的事,當你做對了,你不需要額外多做什麼來把自己累壞。在打擊練習時,當你有25次有不錯的揮擊,就夠了,不需要揮45次。多出來的20次會讓你更累,這樣訓練肌肉的方式並不正確」,他說。對於刻意「苦練」,張寶樹認為棒球員更重要的是養成「規律」(routine),他說:「這不表示我們不努力訓練,還是得每天訓練。我們重視的是規律。要讓這些小朋友知道,打棒球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規律。當你轉職業時,棒球季是很漫長的,你有非常多場比賽要打,如果你不能保持規律,你就很難在場上有穩定的表現。」就讀高二的黃山是來自台東體中的科班球員,高一的時候因為參加了發展中心在嘉義舉辦的棒球訓練營,欣賞美式的訓練方式。在確定沒有入選黑豹旗名單後,黃山毅然決定在今年10月來到南京,成為這裡唯一的台灣球員。黃山認為發展中心和台灣科班球隊最大的差異在於球隊氣氛和重量訓練。雖然他是「轉學生」,但很快就融入球隊,隊友給他「家的感覺」,教練也像是家人一樣相處,大家在練球時保持輕鬆但不隨便。他覺得自己進步最多的是力量,歸功於負責重量訓練的徐志維教練,徐教練強調科學化重訓,每次訓練都會非常細心解釋要加強的部份和運動原理。黃山談到自己的收穫,靦腆地笑說:「我來這邊進步滿多的。剛過來的時候打擊都打滾地球,不然就是揮空,我現在就可以把球打得滿遠的,打得還不錯,教練還幫我微調了打擊姿勢。」相較於台灣科班球員從小累積充足的盃賽與聯賽經驗,中國當地能夠對戰球隊很有限,發展中心的球員最欠缺的就是實戰操演。來自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的劉保賢跟黃山一樣,因為訓練營的契機從台灣來到南京,進行3個月的教練見習。科班出身的劉保賢評估發展中心的水平大概就比黑豹旗社團球隊好上許多,介於重點學校的科班一軍和二軍,大約落在木棒組 12 到 16 強。在這裡實力比較好的球員可能放在台灣科班球隊沒有太多機會出頭,也很難被球探看見。劉保賢在這場練習賽擔任場上唯一的裁判,因為抓了投手犯規,張寶樹在場邊特別稱讚他讓球員上了一課。「這裡的球員比較少實戰,所以像投手犯規的細節就比較沒有機會去學習」,他說。為了彌補比賽經驗不足的劣勢,發展中心近年除了安排與當地的江蘇省隊切磋之外,也邀請台灣的高中棒球勁旅高苑工商與普門中學到南京比賽,積極累積交流與實戰的機會,從比賽中學習。另外,發展中心也會安排「球探日」,像是今年就吸引超過10支大聯盟球隊的球探來南京挖寶尋找人才。張寶樹在11月中更前往美國參加冬季會議,希望延攬更多對推廣棒球有興趣的教練來到南京,充實教練團的人手,提供球員更高品質的訓練。大聯盟成立發展中心是開拓中國市場的一次商業實驗,而實驗的目標是培養出第一個棒球界的「姚明」。從無錫成立第1座發展中心以來,10年的時間已經培育出7位現役小聯盟球員,包括了許桂源(巴爾的摩金鶯)、宮海成(匹茲堡海盜)、強巴仁增(波士頓紅襪)、趙倫(密爾瓦基釀酒人)和王洋(費城費城人),以及8月底才被釀酒人簽走的伊建和寇永康。雖然中國出口的小聯盟球員人數持續成長,整體棒球水平仍與台灣有一段差距,簽約金也遠遠不如台灣頂級科班選手。但不能否認的是,發展中心提供了比台灣更接近大聯盟的舞台、紮實的學科教育和最關鍵的英文能力,讓球員縱使畢業後不直接投入職棒,還是能靠學業表現與英文能力申請美國學校,往其他領域發展,開拓更廣闊的人生。本文由【TSNA】授權提供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zmnmqba9574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